【文/林讓均】
前言
來自雲林鄉下的信義育幼院,帶著二十三位院童,
在大陸完成三千兩百公里的單車長征。締造這項紀錄的推手,
就是信義育幼院院長吳文輝。值此教師節前夕,《今周刊》
特別請吳文輝與讀者分享,他如何衝破地域、資源的局限,
憑著一股願力,帶領孩子逆風飛翔?
是什麼樣的願力,讓一群父母坐牢、遭受家暴,甚至是孤兒的孩子,
踏上對岸,完成三千兩百公里的單車跨越壯舉?
今年暑假,在中國大陸,頂著三十九度的高溫,
或者突來的狂風暴雨,雲林信義育幼院二十三位院童、
院長與志工共四十人,踩著自行車在時而崎嶇、
時而險阻的路上揮汗前進。
從北京、上海到廈門,四十三天行經二十八座城市,
信義育幼院成為兩岸第一個騎單車走完三千兩百公里的社福團體。
這項史無前例的行動,吸引許多媒體貼身採訪。
相關報導甚至在微博引發百萬點閱潮,「謝謝你們教會我們珍惜!」
「你們好棒!」的加油聲如潮水般湧來。
這些剛起步就飽受挫折的孩子,終於在掌聲中找到自信與肯定;
而把掌聲帶給他們,並陪著他們創造無數「第一次」的,
就是雲林信義育幼院的院長吳文輝。
九月初,我們來到位於雲林西螺的信義育幼院,
遇到的每個孩子看來都像個小黑炭。「你看,我曬這麼黑!」
剛踩完三千兩百公里的八歲「妮妮」,展示黑白皮膚的分界線,
以及後腦的摔車傷痕,彷彿那是老天賜予的光榮印記。
一旁被孩子們纏著、抱著的「院長叔叔」吳文輝,因為全程陪騎,
也曬得通身黝黑。回到院裡,吳文輝總是一身短褲、涼鞋,
臉上咧著大大的笑容,看來更像是親切樸實的鄉下歐吉桑。
圓天倫夢,兩度舉家北遷又南移
五十歲的吳文輝,這一生幾度重大抉擇,都與家庭和親情有關。
出身嘉義農村的他,幼時家貧,為了減輕家庭負擔,選擇讀軍校。「
我從軍近十年,與家人聚少離多,有一天回家發現,
孩子居然不認識我!」吳文輝沒想到這個「鐵飯碗」
竟成了他與孩子之間的阻隔。他毅然捨棄軍職,舉家北遷從商,
賣起米來。
本來只求一家人能夠朝夕相伴,但賣米的生意,
讓吳文輝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在新莊與五股各買下一戶房子。
然而,「庄腳小孩出頭天」的際遇,並未令吳文輝安心,
因為年邁的雙親獨居在嘉義老家,無人相伴,
這讓排行老大的吳文輝,在三十歲時又把人生來個大轉彎,
決定回中南部工作,就近照顧父母。
鄉下工作機會不多,一位一貫道道親介紹他去信義育幼院當社工,
薪水只有兩萬元。當時吳文輝夫婦的月收入近二十萬元,
驟減為十分之一,一般人很難接受,但吳文輝一口就答應了,
一心返鄉盡孝道。
不過,妻子楊素秋對這麼大的改變,一時無法調適。「
台北的鄰居都笑我們夫妻是『阿答嘛孔固力』(日語,
指頭腦不正常)!竟然放著高薪不賺,回去過苦日子!」
楊素秋苦笑說,兩人溝通了整整一年。
當時,擔任幼稚園老師的她,本來已經要當上園長,
但她親自到信義育幼院走一趟才發現,育幼院的孩子大多家庭破碎。
「同樣是照顧孩子,我應該去更需要我的地方!」
楊素秋終於也帶著兩個孩子前往相聚。
建同理心,重回學校進修教育
一家子與後來又生的小女兒共五口人,
擠在信義育幼院不到八坪大的宿舍中,一晃眼二十年。
捨棄了物質享受,吳文輝得到無可取代的親情溫暖,
與幫助近三百位孩童自立的成就感。
「吳叔叔很不一樣,他用盡心思想要打入我們的世界!」
吳文輝帶過的第一批孩子、現在已為人母的雅雯笑說,當年,
調皮的他們常在走廊上溜冰,被大人抓到劈頭就是一陣罵。
吳文輝非但不罵,反而走過來要了一雙溜冰鞋,也吵著要學溜冰,
還常把短褲摺成三角形,扮演超人逗孩子開心。
「這些孩子因為來自破碎家庭,受到許多傷害,不輕易相信人,
所以你要主動伸出手去接納他們!」其實,吳文輝剛到院時,
曾因不懂如何帶孩子,拿出軍校的紀律來管教,
而遭幾個大孩子聯手抵制。「他們狀況百出,
像是每天都在出考題考我。」覺得自己教育方式是「土法煉鋼」
的吳文輝,重拾書本進修社工與教育,
才掌握以同理心進入孩子的世界。
但有些難題,在書本上找不到答案。當時,
吳文輝最大的阻礙不是來自孩子,而是他觀察院方作法經常是「
消極管理」而非「積極教育」,這讓他疑惑:「
如果只要讓孩子吃飽、睡飽,只期待他不吵、不鬧,
那與養寵物有什麼兩樣?」
為了這個路線之爭,當時擔任育幼院主任的吳文輝,
一度離開育幼院將近一年。後來信義育幼院改組,延攬吳文輝回去。
二○○四年,吳文輝獲推舉為新院長,
他終於有機會把孩子帶出去了,結果卻超乎想像的糟。
克服極限,孩子在環島中重拾自信
有一次,他花十多萬元、租遊覽車帶著孩子到台東玩。
沒想到四天的行程中,孩子怨聲載道:「冷氣不夠冷!」「
飯菜不好吃!」吳文輝很驚訝:「花了這麼多錢,
孩子卻只知道抱怨!」
這讓他非常挫折,一直到他聽了體育大學副教授謝智謀關於「
冒險體驗」的演講。「會後他(吳文輝)跑過來,第一句話就問我:
『謝老師,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學到東西?』」謝智謀說,
沒多久他與吳文輝訂定了「上玉山」的活動。
「不行,太危險了!」「我們哪來的錢啊?」
周遭的大人沒有一個贊成,連孩子也拒絕:「很辛苦,不要!」
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他說服大家「承擔風險」,
另一邊以萬全的準備「降低風險」。○五年,
信義育幼院成了第一個登上玉山的育幼院。
過程中因為克服自身限制,愈來愈有自信的快樂表情,
逐漸浮現在孩子的臉上。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823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